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

為何想讓孩子在家自學?

(照片來源:陳伯杰傳道分享ppt)
    為何想讓孩子在家自學?這不僅是向公部門申請時須說明的,更是自己及孩子能堅持下去的重要關鍵,畢竟這樣與別人走不一樣路的,目前還是不算多,路程將充滿冒險與挑戰。在多年前因著搬遷就想進行,只不過當時似乎還不是時候,我們也不夠勇敢;近期看到相關法規與資源已相當成熟,加上幾個不錯的例子,以及同學孩子成功自學的案例,因此把握還可選擇的機會,勇敢踏出讓孩子在家自學的腳步。

箴 22:6 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

    簡單來說,為何想在家自學,最主要的考量是減低孩子不必要的課業壓力與好的身心照護,期待孩子能快樂學習,並增加在孩子離家獨立前,更多的家人相處陪伴,培養他們除了課業能力外的其他能力、品格與獨立思考判別的能力,奠立信仰、正確價值觀的穩固根基,以能因應未來他們可能面對的充滿錯謬價值的社會與挑戰。針對我們家庭個別的情況,我們申請書上的說帖大致如下:
  • 父母的想法
  1. 因材施教:依照孩子的個別興趣、性向特質與未來志向,掌握孩子成長過程不同階段的需求,規畫安排合適的課程,並依學習情形適時調整學習進度、教材資源與方式。
  2. 均衡學習:21世紀人才三大能力(十大基本能力),包括學業能力(讀寫算、邏輯推理、科技應用、資訊處理、外語知識等)、個人能力(溝通、獨立思考、解決問題、情緒管理、適應、終身學習等)、公民能力(自我管理、對他人尊重和多元文化理解與欣賞等)均衡看重與落實學習。
  3. 快樂學習: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孩子,不只是為了分數升學才學習,更因是有興趣、想活用而快樂學習;有興趣的課程可更深廣的學習。
  4. 學習效率:透過老師或影音個別上課,教學較不會被打岔及學習更專注增加學習的效果;另依學習情形彈性調整學習進度,有較充分的時間來學習明白較困難不易的主題,以能順利接續銜接的課程;較容易的主題可加快進度節省時間,讓孩子更廣泛閱讀或學習其他課程活動。
  5. 生命教育:將個人信仰與品格教育融入生活與學習,透過真實的生活實踐使孩子在身心靈BQ、IQ、EQ、SQ等方面均衡學習,在生命品格奠定正確價值與態度、循序建造並健康的成長。
  6. 學以致用:上課時間與形式較彈性,透過家居生活或參與社區、教會的活動多元學習,統整課程所學運用在各項活動及服務上。
  7. 互動思考:打破教室限制,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機會教育教導孩子,孩子在做中學隨時提問並學習獨立判斷與思考;師生更多的互動教師更能掌握孩子的學習情形,更多的思考也幫助孩子的學習有較佳效果。
  8. 家庭教育:因父母工作型態週末、假期較忙碌,在家自學模式可調整配合全家人一致的作息與休閒時間,對凝聚全家人的情感與生活有極大幫助;在實際生活教導孩子有關兩性、情感、婚姻、親子、…等家庭相關課程,學習幸福家庭的建立與經營,促進家人的關係互動發揮家庭應有功能,並為未來可能面對的困難、危機與挑戰儲備能量。
  9. 個人照護:孩子國中後因身體狀況較常請病假,為要跟上學校課業進度、加上高中課業較重,常常沒有足夠的休養使身心喘息。另妹妹也申請在家自學,可與妹妹彼此陪伴共學督促鼓勵。在家自學可節省交通通學時間,有較充足的睡眠、較佳的飲食與身體照護、休養與戶外活動,孩子的身心靈可在輕鬆愉快良好的氛圍下學習成長。
  10. 主動學習:透過自學孩子能更多學習自我規劃、執行、解決問題、自律及培養自我負責的學習態度。姊妹倆過去都能自行按照課表完成課業,有空時也會透過均一教育平台自行學習相關學科,姊姊從國小至今(高二)、妹妹國小階段都未曾補習,完全靠自己上課專心,定期完成作業與複習,縱使每天需額外花許多時間讀聖經並參加教會活動或服務,學業成績仍都名列前茅、品學兼優;相信姊妹倆都有足夠能力且適合嘗試在家學習。
  • 孩子的意見
  1. 較多時間學習自己有興趣的課程與參與其他課外活動。
  2. 較充足的睡眠,不用每天趕著吃早餐、趕校車、匆忙午餐、睡不飽!
  3. 家人有更多共同的時間相處,尤其是爺爺已經八十歲了,在讀大學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。
  4. 1對1或2的教學,學習更快更有效率!
  5. 學習更有彈性,學會的可以縮短時間,把學習時間更多用在比較不熟的內容做反覆的學習。
  6. 為家庭省下一些就讀私立中學所花費的費用。
  7. 不用花太多時間在已經學會的部分,有較充分時間學習較困難的部分。
  8. 比較可以安排時間全家一起出遊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